
就在Surface Pro 3连创销售佳绩,人们甚至开始期待下代Pro 4长什么样子何时会到来的时候,Surface 3却不经意到来。于是人们迅速转移视线,将目光投向这款全新的Surface产品上来。虽然同样定位入门级的Surface,但Surface 3相比之前的二代最突出的变化就是采用了新的英特尔x7处理器,从而使得新的Surface 3能够运行完整的Win8.1和即将到来的Win10系统,这个关键性的切实的提高了生产力,也从侧面印证了微软对于RT系统失败的认识。那么究竟新的Surface 3体验如何,相比较目前在售的Surface Pro 3是否值得购买,不妨与我一同来探。
外观:与Surface Pro 3一脉相承做工精湛
之前在评测Surface Pro 3的时候,我就曾经对其做工的改变赞不绝口,我认为那是微软对Surface系列产品设计认识一个质的改变,微软学会了如何像苹果一样将质量好性能优异的产品兼顾时尚元素能够更多的符合大众审美。其实这种情况被完整的沿袭到了新的Surface 3上面。甚至当我打开包装的一刹那,有那么一秒钟觉得自己是在开一台Surface Pro 3。
机身的做工精湛,这个评价绝不是空谈,相比较之前两代Surface傻大黑粗的感觉,新的Surface Pro 3和Surface 3改变了机身的材质,使用了全新的美铝合金材质,并加之以独特的阳极氧化工艺,使整个三代Surface的机身表面摸上去非常有“塑料感”,这样金属良好的韧性与非金属的触感得以完美结合。视觉上新的材质接近于灰白色,给人更加干净大气的印象。不管是走在哪带着它,只会让你更加品味气质,而之前我使用Surface Pro 2的时候,将又黑又又厚带出门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羞耻感,长期使用之后机身的边角还会有明显的掉漆情况。从实用意义角度来说,新的材质让用户冬天带着Surface 3你不会在拿上手的瞬间觉得冰凉,夏天携带Surface 3则会更好的感到机身传导热量,这也可以说是新的材质所带来的根本性的改变。
与前代Surface 2 10.6英寸设计不同,新的Surface 3机身更加方正屏幕的尺寸达到了10.8英寸,而并没有采用Surface Pro 3的12英寸设计。由于搭载了全新的英特尔Atom x7处理器,其机身的厚度和重量得以进一步缩减。重量仅为622g,相比Surface 2的680g有58g缩减,缩减比例达到8.5%。因为Surface Pro 3的机身尺寸更大,所以其实就更没有可比性了,重量800g已经超出了Surface 3近180g。在厚度方面,Surface 3可以直接被定义为史上最薄的Surface,其厚度仅为8.7mm,而上一代Surface 2的厚度则为8.9mm,Surface Pro 3则达到9.1mm。所以如果你对以往的Surface 2或者是Surface Pro 3的便携性并不满意,那么Surface 3一定会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很多人会喜欢拿Surface系列与苹果的MacBook作比较,那么咱们就以苹果最新发布的12英寸新MacBook来说,其重量为920g,厚度达到13.1mm,如果算裸机(不带键盘Cover)那么Surface 3的622g拥有绝对优势。即使是以苹果的iPad Air与Surface 3裸机做对比,二者其实也相差无几。所以从便携性方面去考量,我们其实就会发现Surface 3诞生的意义:其拥有媲美苹果iPad的便携性以及可以成为替代笔记本的轻办公需求,同时价格又比Surface Pro 3便宜,想必这也是很多人对新的Surface 3异常关注的最核心原因。
细节:支架可三级变换锁屏键和音量键易混淆
因为采用了英特尔的Atom x7处理器,所以该机整体的功耗水平是十分低的,性能的定位也比目前英特尔的Core-M处理器更低一个级别。所以搭载Atom x7处理器的产品并不需要内置风扇去散热。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入手Surface 3,那么就无需担心它是否有风扇噪音或是长时间使用的灰尘问题。
在接口的设计上Surface 3在机身上集成了1个USB3.0接口、1个miniDP接口、1个microUSB充电口、1个microSD卡槽,它们大部分集中在机身的右侧,也就是竖屏之后的底部,只有microSD卡槽被安排在翻盖的支架当中。值得一提的是miniDP接口是能够方便用户外接显示器使用的,相比单一USB3.0接口的设计更具扩展性,对用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讲,接口方面Surface 3基本上与Surface Pro 3保持了相同的扩展性并没有定位更低或者售价更便宜而在这方面减配。
比较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Surface 3充电接口采用microUSB设计,而不是Surface系列惯用的磁吸式,之所以简化为这样是因为Atom x7处理器的确功耗很低,搭载了它的Surface 3在充电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像对待普通平板一样对待。不过我的确很难理解,为什么采用microUSB接口还要把接口做的那么大,较大的插头给受到外界挤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完全可以采用更小尺寸的弯插去进行连接。
目前在售的Surface Pro 3支架存在单手开启扭曲变形的问题
进入到三代,不管是Surface Pro 3还是Surface 3都将苹果锁屏键和音量键直接放在了机身的顶端(竖屏时候的右侧),这与之前的一代和二代产品都放在产品的右上部位方便右手操作完全不同。而相比较Surface Pro 3锁屏键在左上角,而音量键在机身左侧(竖屏时候的顶端)的设计,锁屏键与音量键的位置十分接近,且形状材质触感都非常接近,所以在刚刚上手的横屏模式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误触。我在刚刚开始Surface 3使用的这段时间,对两个按键的位置不太熟悉,所以经常在希望调整音量的时候按成了锁屏键,虽然这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的确影响了使用的效率。或许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混淆误触的情况会有所改善。
对于支架的设计,似乎微软一直在改变。从一开始Surface支架只支持一级调节、后来升级为二级角度调节、再后来Surface Pro 3上面甚至改成了无级自由调节,而新的Surface 3却改为三级角度调节。看来支架的角度调节问题一直在困扰微软的设计师,他们还是在探索如何是一个最好的设计。表面上看,从Surface Pro 3的无级平滑调节转变为Surface 3的三级角度调节是档次降低了的,相比较无级调节三级调节肯定是在使用的自由度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其实用过Surface Pro 3朋友会发现,无级调节支架在使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扭曲,和左右转轴受力的不平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或许Surface 3的三级支架调节也可以被看作是保持较好使用体验的同时完全避免了支架扭曲的问题。究竟微软的设计师是从成本方面去考虑降低翻转级数,还是的确从支架的实际表现上去做了改变,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事实就是Surface 3相比Surface Pro 3支架只支持三级调节,使用的自由度低了一些,但是支架扭曲的问题消失了。
相比之前的几代Surface,新的Surface 3在机身上的改变还包括背部的Logo。之前的几代产品通常是采用较为低调的激光刻印工艺将“视窗”Logo或是Surface标志打在上面,而新的Surface 3则采用了模具抠槽,镶嵌光亮金属贴的设计来体现,应急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照“镜子”。正方形的“视窗”Logo也是首次现身在Surface系列产品中。
作为史上最轻薄的Surface,Surface 3在摄像头方面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前置350万像素摄像头和后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很好的区别了用户拍摄行为的区别。而定位更高级的Surface Pro 3则前后摄像头均是500万像素。相比之下似乎新的Surface 3设计更为科学。就实用的感受上来讲,Surface 3摄像头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令人惊艳的感觉,弱光依然是噪点明显。考虑到日常使用中我们很少会举着个10英寸的平板玩艺术创作,我觉得对摄像头的追求没必要过于认真。
屏幕:显示效果好长宽比变为3:2
从第一代Surface开始,屏幕都是其非常重视的重要部件,微软从未考虑过给任何一款Surface配备1080p分辨率以下的烂屏幕。所以即便定位更加低端的Surface 3也同样不可能,甚至Surface 3的屏幕分辨率还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从1920×1080标准的1080p分辨率升级为1920×1280分辨率。或许有的朋友又要感叹了“微软真不够意思,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升级。”其实这部分朋友我想你们理解错了,升级分辨率不是目的,仅仅是为了填补更改的屏幕长宽比服务的而已。
之前的Surface都基本采用较为常见的16:10设计,而从第三代开始,微软似乎有意将Surface这个系列产的屏幕长宽比做的更“方正”,从而获得一种“小而见大”的办公体验。所以之前问世的Surface Pro 3屏幕分辨率为2160×1440,长宽比同为3:2。
其实一直以来Surface系列的屏幕选用都是令人放心的,不仅屏幕的细腻程度能够令人满意,而且颜色的艳丽程度也比较饱满,没有IPS屏幕常见的发白的感觉。可以说除了因为机身较小而损失的分辨率之外,在屏幕整体的表现上相比较Surface Pro 3完全不差。
当然只要是触屏的Windows产品一定无法回避的问题便是屏幕显示与缩放的种种不足,搭载Windows 8.1的Surface 3也不能例外,在使用PS这种常用软件的时候,软件当中的按钮会被缩放到十分小的状态,令人苦不堪言。不过据微软描述,在夏天即将推出的Win10上面,这个问题有望得到彻底的改善,或许我们可以寄希望于Surface 3在更新了Windows 10之后拥有更良好的屏幕缩放表现。
性能:满足日常办公不成问题使用中存在系统Bug
在核心性能硬件配置方面,Surface 3搭载了Atom x7-z8700四核四线程处理器,该处理器是一款定位于大尺寸平板和二合一设备的处理器产品,虽然Core-M也同样可以用在二合一和大尺寸平板上面,但是在性能层级上面,x7是低于Core-M一级的,所以我们应该对Surface 3的实际性能有个心理预期。作为一款定位轻办公的产品,我们不能对Surface 3有更多要求,尤其是它还仅仅搭载Atom x7处理器,该处理器的性能定位于Core-M之下,所以使用Surface 3来做一些大型的办公项目,或是玩大型的游戏是非常不理智的。在日常的使用当中,我使用Surface 3最常用的功能是用txt写文字、PS修图、上网,就这种使用程度来说Surface 3是十分流畅的。不过为了给更多没有上手过Surface 3的观望着以参考,我们还是对它来一番简单的测试,以帮助您判断它的性能表现在什么层级。在测试中,我会以定位更高级的Surface Pro 3作为参照。
首先我们来看下处理器的表现,在这里我们使用权威的测试软件CINEBENCH R15对Surface 3进行实测。CINEBENCH是业内公认的一款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的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其中单颗核心和多颗核心的测试是单独计算得分的,除此之外其还提供了OpenGL的测试。在这次测试中,Atom x7-z8700处理器得到了83cb的多核处理分数,和30的单核处理分数。相比较Surface Pro 3所搭配的i5-4300U,性能差不多是i5-4300U的40%左右。这样较大的性能差距在平时的浏览网页、看电影操作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常用PS、3Ds Max、压缩解压缩这种耗费CPU资源较高的处理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明显的等待时间上的差距。
存储方面,Surface 3采用采用了64GB/128GB两种容量的eMMC存储,相比较Surface Pro 3的64GB/128GB/256GB/512GB四种容量SSD设定还是显得简化了,这肯定是有为了控制成本的一些考量。采用eMMC存储方式,虽然相比机械键盘会有一定优势,但是距离SSD还是差了很多。我们通过AS SSD测试软件对这台送测的128GB版本工程样机进行了实际的读写速度测试。测试结果也支持了以上的判断,写入速度仅仅有33MB/s,而读取速率则为143MB/s。根本没法和Surface Pro 3的155MB/s写入、461MB/s读取的速率相比。这也体现在后面测试的《英雄联盟》安装和载入当中,光是安装游戏就花掉了15分钟,我也是醉了。
低画质下最高31帧平均15-25帧
显示核心是集成在CPU当中的核显,由于整个处理器的热设计功耗仅为2W,核显的实际性能其实我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的。不过当我真正载入到《英雄联盟》的时候,我惊呆了!中等画质下,游戏居然还可以有15-20帧左右的帧数表现。将画面效果调整到极低的程度之后,画面的帧提升为25帧左右,要求不高的话勉强可以凑合凑合。
所有显示内容变成“负片效果”屏幕显示和触控出现明显偏移
值得一说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这台送测的工程样机实际上是出现了几次不同程度的罢工的,或许是与系统匹配兼容的问题。虽然工程样机不代表正式上市机型,但是值得购买了上市机型的用户去着重观察,是否会有同样的问题。
续航:能够满足长时间办公需要
因为整机的功耗非常低,官方给出了10小时续航的标准值。此前对Surface Pro 3评测当中,其达到了7-8小时的续航水平。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Surface 3能够拥有比Surface Pro 3更优秀的续航能力。实际上手验证过程中,整机从上午10点开始计时,我开始断断续续的使用它运行本文当中的测试、浏览网页、安装软件等操作,一直持续到下午的15点。这段时间内电池的电量从40%下降到32%,电量仅仅耗费了8%。所以如果你也像我的使用频率一样去做日常的普通办公操作,电池的续航表现是一定会令你满意的。
配件:扩展Dock功能强大键盘Cover手感不错
此次除了拿到还未上市的工程样机Surface 3之外,新的键盘Cover和扩展Dock也颇具亮点。Surface系列产品之所以称之为Surface,我想很大的一个因素要归功于它的键盘Cover分体设计,所以当你购买一款Surface的时候,我想很少有人会只选购机身而不要键盘Cover。新的键盘Cover实际上只是在Surface Pro 3配套Cover基础上进行了尺寸上的调整,而在键盘手感和实体触控板的设计上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多的出入。相比较二代Cover,键帽的键程进一步增加,弹性更加突出是新的Cover留给我的印象,我想使用它来进行文字操作应该算是一种比较愉快的体验。
随着新版Surface一同发布的还有新的扩展Dock,扩展底座作为接口较少的Surface的强大的扩展,提供了2个USB3.0接口、2个USB2.0接口、1个网口、1个miniDP接口、可以说如果配备了Dock使用,那么基本上就无需担心外接扩展设备接口紧张的问题了。
但是桌面Dock是需要电源支持的,而且本身非常厚重,所以几乎只能用来桌面使用。值得一说的是,Dock不仅支持Surface 3而且也支持目前在售的Surface Pro 3,使用时需要首先连接机身右侧的miniDP接口和USB接口,再将机身从左侧插入。
而且在使用Dock的情况下,键盘的使用也是完全不耽误的,而且Dock的左侧还设计有磁力区域方便用户将手写笔磁吸在机身左侧。顺便教你个小技巧,如果未来你看到Surface Pro 4如果在机身右侧的同样位置设计了miniDP和USB3.0接口,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其同样支持Dock连接。
总结:值得需求不高预算有限的用户选购
回顾整个评测的过程,我对新的Surface 3印象还是比较不错的。体现在与Surface Pro 3一样精湛的机身做工,清晰的屏幕显示、使用流畅的键盘Cover这些方面,相信和我一样将Surface 3用来当做移动轻办公的终端一定会有不错的体验。不过搭载Atom x7-z8700处理器,注定Surface 3只是一款低端的入门的轻办公设备。如果你的办公需求较重,那么请考虑更高端的Surface Pro 3。另外价格上,Surface 3定价3888元,配键盘Cover也仅仅才4K多元,相比较Surface Pro 3机身就是5688元起,这也是Surface 3巨大的优势。总的来说,Surface 3只适合预算不多办公需求较轻的用户,而不适合做重度办公和游戏玩家考虑。(周硕)